学历教育

主干课程介绍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课程简介

中医主干课程介绍

中医基础理论

108

中医基础理论是介绍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课程。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为今后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和中医临床等奠定基础。

中医诊断学

126

中医诊断学是论述中医诊断疾病,辨别证候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的一门课程。主要包括望、闻、问、切诊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八纲辨证、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和疾病诊断、命名与分类;初步训练诊法、辨证和病案书写的基本能力,为中药学、方剂学及中医临床等奠定基础。

中药学

126

中药学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内容以药材饮片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为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应用理论知识及技能,为方剂学及中医药其他专业课程及中医临床奠定基础。

方剂学

90

方剂学阐明方剂与病证之间治法的关系,揭示构成方剂的诸要素与功效之间的关系。内容主要包括经典方剂的制方原理、治法、组方思路、方剂配伍、服用方法等,为中医药其他专业课程及中医临床奠定基础。

经络腧穴学

126

经络腧穴学系统阐述经络、腧穴理论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学生掌握经络腧穴学的基本内容,熟悉经络的循行分布和有关穴名及其所主病候,学习分经辨证和循经取穴,为针灸推拿学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按摩推拿学

108

按摩推拿学主要介绍按摩推拿手法、动作要领及其治病原理、临床注意事项等。为按摩推拿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针灸学

135

针灸学是采用针刺或火灸人体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根据中医学理论,通过刺激穴位改善经络中气的流向。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针灸治疗学的理、法、穴、方、术,并对常见病、部分急重症及疑难杂症进行恰当处理。

中医内科学

162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阐述内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病的证候、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处方用药知识及部分难治病、急危重症的诊治,并熟悉中医内科的临床思维。

中医妇科学

99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女性生理、病理特点和常见经、带、胎、产、杂等病的辨证论治。

西医主干课程介绍

正常人体解剖学

108

正常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正常形态结构,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中医临床奠定基础。

生理学

90

生理学是研究活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正常人体各种生命现象活动规律,生理功能,发生原理,以及内外环境因素对这些活动的影响。

病理学

90

病理学主要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改变,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病理学基本知识,对患病机体的病理变化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西医内科学

135

课程主要对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常见病的发病机制、症状、检查、诊断、治疗等进行介绍。使学生了解西医内科学基础知识,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有利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互相渗透与结合。